什麼是角質養護
角質代謝及角質保養
-
角質流程是一個自然的循環,有新的角質生成,就有舊的角質代謝掉。保濕有沒有做好,牽涉到能不能自然、順利地脫屑。如果角質層的保濕狀況良好,胞橋小體就可以正常分解,這時候脫落的角質就會非常非常細緻,肉眼幾乎是看不到。如果角質層的保濕狀況不足,胞橋小體沒辦法正常分解,就會掉下一整片的角質,肉眼上就會看到明顯的皮屑產生。
-
正常的表皮含水量,會由內而外逐漸減少。最底下的基底層可高達 70%,但到角質層就剩下 20-35%,如果角質層的含水量減少到 10% 以下,胞橋小體就沒辦法正常分解,也會看到明顯的乾燥變化,例如脫屑反應。角質層中的含水量,是維持皮膚彈性和柔軟的決定因素。
-
角質層表面的酸鹼值呈弱酸性(pH 4~5.5), 適合將原先穩固角質層細胞水平排列的角質橋粒(corneodesmosome)透過蛋白酶分解的反應, 促進角質層細胞正常脫落,影響表皮代謝的速率。角質層中的天然保濕因子、脂質、和健康PH值與保水度的平衡,攸關角質層正常新陳代謝。
-
如果角質層的含水量減少到 10% 以下,會看到明顯的乾燥變化,例如脫屑反應。老化、日曬、狂風、溫溼度、作息、賀爾蒙、使用複雜保養成分、物理摩砂、過度清潔,都會是混亂角質層新成代謝的因子。角質層厚度約 10-20 μm,且特殊的疏水性會降低水溶性物質穿透的能力, 因此外用保養品的設計通常需要一定的脂溶性成分,才能溶解並穿透角質層內的脂質層,滲透到皮膚深層, 達到其宣稱的保養效果。
怎麼做角質會健康
-
皮膚本身其實就有去角質的功能,做好保濕,最外層老舊的角質細胞就能順利規律的脫落,變得光滑不粗糙。
-
居家保養,不要過度清潔,維持健康的角質層及皮脂膜
-
過度清潔反而會讓表皮更受損,「脂質層」為維持角質層完整性相當重要的成分,清潔時應注意減少清潔力及鹼性過強、含有界面活性劑的用品, 以免洗去角質層內的脂質成分。若使用後發現皮膚有乾澀、脫屑的情形,應考慮減少清潔用品的用量, 或更換他種清潔用品。洗臉的次數一天也以不超過二次為佳。研究顯示,皮膚浸泡於清水後,能瞬間提升角質層內的含水量, 不過含水量會隨時間逐漸遞減, 若不額外塗抹濕潤劑,含水量在約十分鐘後會低於基礎值。因此建議於清潔後儘快塗抹濕潤劑,以維持含水量。
-
不同地理國家、氣候條件下,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,但就皮膚問題的生理機轉上確是一樣的,例如:痘痘的產生基本上都脫離不了阻塞、缺水、細菌感染等等因素,而在保養品的處理範圍內,只要做好清潔、補水、減少感染,就可以改善痘痘的問題。
-
選擇對角質健康有效成分保養品:
-
維他命原B5:可促進上皮新生,修補破損乾燥肌膚,達到深層長效保濕
-
中分子坡尿酸:中分子坡尿酸,可停留在角質中,長效保濕,維持水分含量。
-
神經醯胺:角質間隙的天然保濕脂質,幫助建立起肌膚的健康屏障,有效的保濕效果。
角質跟膚質有很大的關係
-
保養程序的鐵律:保養的流程不複雜,其實很簡單,把握幾個重點:從初步的清潔→調理(如:面膜)→保濕→保養→防曬,掌握關鍵由水到油產品,液體到固體產品的使用原則,市場上眾多的保養品就全都難不倒您了。
-
面膜類產品跟塗抹式產品的差異是什麼?為什麼要敷面膜?
-
面膜的原理是利用一層不同作用和成分的敷料敷在臉部,阻隔肌膚與空氣的接觸。當這一層敷料緊緊地貼在肌膚上時,會因減少皮脂的分泌與汗水的蒸發而使肌膚溫度上升;肌膚的溫度上升之後,便會促進血液循環,使滲入肌膚的養分更廣地擴散開。肌膚表面那些無法蒸發的水分則會留存在表皮層,表皮層的水分飽滿起來,肌膚看起來就會比較光滑緊繃,細紋也會變得淺淡;另外,溫度和溫熱會使角質軟化,毛細孔擴張;毛細孔一擴張,堆積在裡面的汗垢便可乘機排除。
-
敷面膜也就是封閉式敷料的概念,利用密封效果,強迫毛孔張開,透過貼布或敷料與肌膚的緊密貼合,讓局部肌膚的溫度升高, 增加皮膚對於成分的吸收度,也可降低肌膚水份揮發的速度,同時還可以軟化表面角質,讓敷完面膜的皮膚顯現柔嫩細緻感。 理論上都優於只單獨塗抹精華液的使用。
-
敷面膜的美膚原理來自皮膚科醫學上所謂的封閉傳輸系統(Occlusive Dressing Treatment;ODT),是一種經皮吸收技術,就是面膜與肌膚間建 立形成半封閉空間,此空間漸漸被膚溫加熱時(大約可提高 1°C),肌膚上毛 細孔打開,再利用滲透原理(Penetration theory)讓面膜液可滲入肌膚,增進吸收效率。